正面思考的威力   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kindpigeon/11638960

 

Youtube正面思考的威力-心靈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yB_l8kAL9M

 

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,正面思考的人,不論薪資與健康,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好,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,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,才能立於不敗之地……

今年九月份,全世界將出現第一所教導學生如何「正面思考」(positive thinking)的高中——英國的威靈頓公學(Wellington College)。 

這所貴族學校,成立於一八五三年,位於英國的蘇格蘭鄉間,占地四百英畝,是英國第一高升學率的私立寄宿學校,校友包括瑪麗皇后的弟弟、動物農莊作者喬治‧歐威爾、英國詩人艾瓦特、香港前港督葛量洪爵士等名人。 

下學期開始,該校全校八百名穿著藍色開領毛衣、白色襯衫制服的學生,每週將由劍橋大學教授親授「幸福課程」,學習如何利用正面思考,獲得幸福與快樂。 

該校校長曾在哈佛大學開課教導「正向心理學」,有感於現在環境過於複雜與競爭,學生畢業後不知如何處理挫折,容易成為負面的人。因此,「現在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學生成為開心有安全感的年輕人,這比講授教育部規定的課還重要,」他說。 

威靈頓公學這個消息公布後,立刻引起了《TIME》、BBC等國際媒體報導。 

二十一世紀新顯學: 
第一堂「正面思考」學校課程問世 

不止威靈頓,去年,英國劍橋大學也首度成立正面思考研究中心。而在美國,擁有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,也於去年首度開設正向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,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課程,今年該門課程選修學生不僅較第一年成長近三倍,還遠高於第二名的經濟學原理。 

「正向心理學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,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,外在環境越來越差。」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一語道破。 

對抗挫折,已成為全球最熱的議題。西元二○○○年,「正向心理學」被首度提出,它顛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,點出「正面思考」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。短短六年內,相關期刊論文超過兩萬篇,心理學「第四次改革運動」正式揭幕,並在全球的學界、教育界、企業界掀起一股熱潮。



何謂正面思考?它指的是,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,人們會產生「解決問題」的企圖心,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。反之,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,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,而責怪自己、環境,最後選擇退縮、放棄或報復。 

例如,趕不上公車時,負面思考者的第一反應是「為何我會這麼慢到」、「公車為何開這麼快」,怪罪自己或環境,做出「那不去上班了」的決定。然正面思考的人卻思索,「那現在該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計程車」、「或者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到」,繼續完成計畫。 

定義:
受挫會力圖解決問題,找方法迎戰 

美國賓州大學教授賽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,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,發表了一份長期研究。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一萬五千名員工中,篩選出一千一百名做為觀察對象,對其進行五年長期追蹤後發現: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,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八八%,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三倍。正面思考之威力可見一斑。 

《帶衰老鼠死得快》一書中也提到,越多挫折不是壞事,從中保持正面思考的人,反而能在未來職場人生裡越成功。書上舉出林肯、華特‧迪士尼等二十一個不同領域、全球知名的「不敗達人」(見插圖),他們共同際遇都是越挫越勇、越衰越成功。 

資誠會計事務所所長薛明玲,就因正面思考熬過職場上最大一次挫敗。一九九五年八月初晚上,身為國票簽證會計師的他正與人聚餐,有人急忙跑來跟他說:「你的國票出事了。」 

他立刻回家打開電視,「台灣金融史上大金額的基層員工舞弊案,虧空一百零二億元」,斗大標題出現,「完蛋了,我會不會因此被扯入,甚至被關。」「這樣下去,我家人、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不就全毀了……。」他倒吸一口氣,關掉電視,走進書房,開始思考。



一個聲音慢慢浮現,「我應該冷靜思考事情的本質,解決問題。」他告訴自己不要驚慌,回想整件事的來龍去脈。在書房裡,他思索自己在這件事情的位置是否構成違法,將疑慮點一一拿筆寫下來,如果負面情緒出現時,他就告訴自己不要去想。 

他利用一天把事情想透,確認「自己沒有做錯」後,他開始思索策略。他第一步就是跑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,把架上所有關於商業法、會計法等一、二十本全部抱回家,從第一頁開始研究;然後甚至自己預先寫好每日新聞稿,一旦有人抹黑他,可以立刻澄清。 

就這樣,他在書房裡一星期,將整個案情梳理一遍,期間一如往常上班,最後平安度過,更因沉著冷靜面對事情贏得掌聲。 

然而,你會問正面思考有什麼難?事實上,正面思考不容易。 

現況:
受挫時正面思考者不到一成 

從心理學實證方面,「激勵理論」的學者寇菲(Cofer)研究指出,當人們遇到挫折時,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:攻擊、退化、壓抑、固執與退卻,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一○%。 

而在醫學上,一個人性格樂觀或悲觀,五成因素來自遺傳,甚至包含體質。一般來說,樂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,容易正面思考;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面思考,尤其若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,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,甚至引發憂鬱症。 

對於負面思考的人,「越來越多的實證顯示,不論是兒童、集中營的倖存者,或是東山再起的公司,正面思考的復原力是可以學習的,」《哈佛商業評論》指出。 

進化:
不斷練習改變思路,能強化正向能量 

其中,主要的關鍵在於,更改自己的「負面腳本」,透過臨床心理學常用的ABCDE原則,將負面人生轉為正面向日葵。



負面思考的人,都會從不愉快的事件(adversity)中感受到「無助」,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況,因此形成負面腳本的信仰(belief)。他們認為,無論遇到什麼事情,到最後都會壞的後果(consequence),久而久之,他就失去對事件的理性判斷,而用負面腳本做成負面決策。 

但這時候,只要在思考路徑裡加入兩個步驟,分別是反駁(disputation)與激勵(energizing),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。反駁意指,對自己預設的負面腳本、負面決策進行反駁;激勵則指,強化自己轉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量。 

例如前例公車開走,我因怪罪自己,索性不去上班,這時對於負面情緒就要提出反駁(心裡的另一個聲音),提醒自己無法解決問題,應該要想別的方法,例如坐計程車。最後,還要鼓勵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。透過不斷練習,就能在遇到挫折時,將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感激。 

由負轉正,這件事難度很高。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在「如何激發復原力?」一文中就點出,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,有三種特質:一、能夠坦然面對現實,二、擁有深信「生命有其意義」價值觀,三、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。 

而天生不具上述特質的人,就需要不斷的演練ABCDE法則,將其內化為習慣,這需要紀律、友人與親人的鼓勵。而一切演練的動力,都源自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。 

只要善用正面思考法,哈佛醫學院一項為期六十年的研究計畫中就發現,人們的正面思考能量會隨著人生歷練而提升。例如,原本只有五十分的正面能量,若遇到七十分的挫折時,人們可能會轉成負面思考,一蹶不振。但透過不斷練習,正面能量就可能變成七十分,面對更嚴峻的挑戰。

然而,這裡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:「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,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,而且正面思考是無法學習的。」 

迷思:
樂觀不等於正面思考,悲觀也能成功 

事實上,樂觀者若樂觀過度,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,「根本不去解決問題,這也屬於負面思考,」精神醫師江漢光解釋。換言之,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,以致不去解決問題,都是負面思考。



但悲觀者,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、無法成功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若你悲觀,卻擁有解決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,你就是正面思考者,或是所謂「防衛型的悲觀」(defensive pessimism)。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,會「想到最壞的情況,並思索如何解決」。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,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,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,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。 

「一個企業需要樂觀者,同樣的也需要悲觀者,」塞利格曼指出,像業務、行銷創意人員最好是樂觀特質擔任,但財務長、研發人員最好是稍微悲觀的人來擔任較好。 

事實上,不止學界,連企業界也開始重視正面思考,他們希望工作的員工都能學當「向日葵」。

隨著企業科層組織規模急速擴增,培養正面思考的解決能力更顯重要。 

趨勢科技亞太區個人消費產品事業群總經理丘立全認為,組織急速擴張,越來越多員工因為不懂正面思考解決問題,只會把問題丟給主管或同事,最後變成主管與員工花大部分的時間在丟問題,而非處理問題,造成績效下降。 

去年,趨勢科技全球主管就在台北閉關,進行「丟monkey(猴子)」的教育訓練。丘立全解釋:「在職場工作,每天遭遇的困難一定比快樂多,」這些困難就象徵著猴子,「唯有幫員工往正面思考,丟掉猴子,才能讓組織往上成長。」 

丘立全說,過去員工遇到困難,總立刻向他求助,而他通常二話不說開始解題,「但這樣並不能幫助員工自行解決問題」,反而讓員工養成遇事推託不處理的負面想法。 

現在,他先請員工自己思考,究竟困難的地方何在?讓員工學習自己分析各種解決方法。「透過這樣的訓練,過去每天會一直丟猴子過來的員工,現在則慢慢減少。即使有再丟過來,也是思考過後依舊無法解決的猴子。」丘立全笑說。



人生最大的禮物:
透過挫折洗禮,能讓人更成熟 

七月九日,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發表了一篇文章:「代間的省思——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」,文中對於人生的挫折,與如何用正面思考處理挫折,有著精闢的見解,茲摘錄如下: 

「挫折,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。」希望大家畢業之後,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,因為只有逆境,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,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。 

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利森(Larry Ellison)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,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說:「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,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,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,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,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。為什麼?因為我艾利森,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,是大學的退學生,而你們不是。」他接下來說,「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,他也是個退學生,你們不是,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(Paul Allen),是比爾‧蓋茲合夥人,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,他也是一個休學生,你們不是。」 

兩年多前,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。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三十億的款項。那件當時痛心至極的災難,對現在的自己來說,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。透過那次事件,我有機會更深層的認識人性、反省自己,更深層的思考人生意義,經歷那樣的挫折,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。 

「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,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,」陳長文說。的確,不管在職場、或在人生的道路上,唯有通過每次挫折的洗禮,才能更成熟。而不被擊倒的背後,根源於正面思考的力量。



你是樂觀的人嗎?——樂觀量表(LOT-R) 

請回答下列問題: 

A.極同意 B.同意 C.普通 D.不同意 E. 非常不同意 

1)許多時候,我都會預期最好的狀況。 

2)對我來說,隨時放輕鬆很容易。 

3)如果我認為我會把事情搞砸,就真的會發生。 

4)對於我的未來,我總是相當樂觀。 

5)我很喜歡與朋友相處。 

6)保持工作忙碌,對我非常重要。 

7)很少有事情是照著我期待的方向走。 

8)我不太容易感到不安。 

9)我幾乎不期待好事會發生在我頭上。 

10)生活中,我感覺自己好事情總是比壞事情發生多。 





計分規則: 

1)第1、4、10題 A=1分 B=2分 C=3分 D=4分 E=5分 

2)第3、7、9題 A=5分 B=4分 C=3分 D=2分 E=1分 

3)第2、5、6、8題不計分,以剩下6題計分,總分在6至30分間 

(問卷設計:學者Scheier, Carver, & Bridge 整理:鄭呈皇)



參考分數 : 9~18分為樂觀,其他為悲觀(含過度悲觀)或過度樂觀.









四個步驟 養成向日葵小孩



負面思考,七五%來自先天遺傳與家庭教育。九月英國威靈頓公學將開設幸福課,呼籲正面思考從小扎根。父母給孩子最大的人生資產,是正面思考的習慣!


兒童期的悲觀,是成人悲觀的來源,」現代心理學權威——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塞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,經過多年研究後指出。他並對此提出解決之道:「父母應該養成小孩正向思考,反駁自己負面思想的習慣,就像衛生習慣和良好風度一樣,變成基本的人格特質。」

然而,要如何在孩子的心中種下「向日葵」的種子,讓這株向日葵,發揮正面思考的力量,陪伴孩子走過人生中的挫折,以下四大步驟:一、接納孩子;二、深入瞭解小孩處理挫折的方式,並加以引導;三、閱讀或聽故事;四、當個「魅力成人」。

第一步 接納孩子的天生特質,孕育安全感

父母親往往希望小孩能夠符合自己的期待,期待孩子可以「更……」一點。然而,每個孩子的天生特質、稟賦並不相同,唯有用同理心接納孩子,認同孩子的情感,孩子才會有安全感,才會覺得與人相處、從挫折中學習解決問題,都很安全。

有十多年臨床經驗的心理醫師布魯克斯(Robert Brooks)與戈爾茲坦(Sam Goldstein)博士就指出:「被接納的孩子,瞭解自己有哪些改變生活的能力,不會太專注於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。」

他們所接觸的個案裡,就有一對父母非常困惑的問:「為什麼我兒子的成績不能像他姊姊一般好,校外活動也不及他姊姊,他甚至連基本的作業都無法如期完成?」

然而,當博士提問:「有哪件事是你兒子表現好的?喜歡做的呢?」想了許久,這對夫婦完全想不出來。許多父母也陷入同樣的迷思,從未接受孩子的天生特質。

第二步 瞭解孩子遇挫反應,建立正面邏輯



「當小孩做錯事或遇到挫折時,他通常用什麼方法面對?是等著大人的安撫?把責任推給兄弟姊妹?或者願意低頭認錯呢?」身為父母,你答得出這個問題嗎?

有些小孩天生完美主義,無法面對錯誤,有些則反之。唯有用心觀察,你才能知道孩子面對困境的情緒是什麼,他們如何處理?從而瞭解你該如何「引導」孩子,而不是要採取「限制」策略。

試想,若小孩打翻了整罐牛奶,害怕的縮在牆角,擔心遭到大人一頓臭罵,可是,你走過來時卻對他說:「哇,我從來沒看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,好漂亮哦!」緊接著,你又說:「你願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把廚房打掃乾淨呢?」於是,你帶著小孩整理清潔,又把先前打翻的牛奶罐盛滿水,教導小孩要雙手一起拿,牛奶罐才不會鬆掉,打翻在地上。

告訴孩子做錯事時,「還有哪些可能性?」「還可以選擇什麼呢?」這種正面邏輯,可以協助小孩增強對「錯誤不但可以得到寬容,而且也在預料之中」的信念,擺脫對錯誤和失敗的恐懼,並可引導他們處理錯誤,學會自我承擔,而不是選擇逃避,避免更多挫敗。

除了針對孩子的負面心緒作引導外,家長更可以積極的增強小孩正面思考的能量!聽故事、或透過閱讀,能夠營造一個朝著正向去思考的學習環境。

第三步 營造正向思考閱讀環境,引導價值觀

兒童文學工作者劉清彥老師提到:「好的圖畫書都會傳達出美善的特質和精神,為讀者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。」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亦指出:「我挑選的是『正面思考』的童書,因為孩子需要累積光明的能量,當他碰上黑暗與困難時,才會有光有熱,朝著『我要怎麼努力解決的方向前進』。」除了透過人生的經歷來訓練正面積極的態度之外,藉著故事裡多元的情節,適度的引導,亦能帶給孩子正向的價值觀。



第四步 當個魅力成人,助孩子積累樂觀能量

培養小孩的希望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心理學家席格爾(Julius Segal)稱之為「魅力成人」,亦即至少要有一個成人可以與小孩溝通,讓小孩知道「我相信你,我會站在你這邊。」當孩子遭遇逆境時,可以藉著『魅力成人』的關心,積累樂觀堅韌的能量!

「母親賦予我的禮物,最重要的一項,或許是我的自信心。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執行長傑克‧威爾許(Jack Welch)回憶道:「母親是我最熱情的啦啦隊,經常打電話給報社,要求刊登我的每項小成就。」正面的鼓勵,驅使威爾許往後面對人生,時時展現堅毅的韌性,不論是事業上的挑戰,或者健康上的心臟病,都無法擊倒他。

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自述,他初中聯考落榜,後來高中又被留級,那年十六、七歲的他,只好轉進軍校就讀,自覺人生已走進死胡同,再沒什麼好努力了。當時,母親寫了一封信給他,告訴他前程依舊很光明,感受到母親沒有因此對自己感到失望的黑幼龍,因而再次振作,重新出發。

在人的一生中,挫折不知道何時會來敲門,父母無法永遠陪伴著孩子。「捨得放手讓孩子跌倒、學習,培養健康的性格和習慣,才是給孩子比金錢更寶貴的遺產。」黑幼龍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facai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